每一组数据都事关城市建设和民生福祉。数据背后,是湖北省荆州市建设科技和建筑节能中心(以下简称市节能中心)不懈推动城市建筑节能降碳、积极促进行业绿色转型的坚定梦想与执着追求。
绿色,已成为荆州最耀眼的底色。近年来,荆州市节能中心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规划引领、项目示范、监督监管等多个层面全面发力,全力发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为荆州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加快推进其节能降碳,对于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具有深远意义。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聚焦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系统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十三五”以来,湖北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湖北省省级建筑节能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其中《湖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的颁布实施,更是明确了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导向。
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一系列顶层设计,绘就了荆州建筑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战略图”。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节能减排有关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荆州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建议》《荆州市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荆州市“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实施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到2025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将全方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将达到20%,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较2020年提升15%,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50%,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率超过97%。
荆州市节能中心充分的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政策、技术和成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促进全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
在荆州市建筑业转型升级进程中,荆州市节能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9期《荆州工程建设价格信息》,共5220册,测算发布2024年第一、二、三季度的建筑工程、市政设施建设工程造价指数,测定中心城区商品混凝土成本价格,编制发布医院项目造价指数;
积极做好造价调解咨询服务,实际做到让企业“少跑路”,截至目前,共完成网上调解咨询35个项目、线个项目、电线个项目
通过聚焦造价调解咨询服务、建筑业市场转型需求、单位服务能力水平等问题,市节能中心不断做“新”、做“细”、做“优”服务,以实干新风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
10月30日,沙市区的江汉平原产业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塔吊高耸、机械轰鸣,实施工程人员忙碌穿梭
“近零碳”,并不代表无排放,而是要使区域内排放和吸收的二氧化碳大致相当。
在项目建设会议室内,荆州市节能中心调研组围坐一堂,认真听取“近零碳”建筑的汇报数据,并就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
“根据预估数据,这一项目年均光伏发电量是37576度电,单光伏一项,折合每年二氧化碳减排21.8吨。”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吴国骏介绍,通过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该建筑将满足现行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中的能效指标要求,为荆州绿色建筑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然而,更多的技术投入也代表着更高的成本。在城市更新这类多任务、多目标的综合项目中,绿色低碳韧性等因素往往并非第一先考虑。因此,全力发展绿色建筑,少不了有关部门的“奔走疾呼”。
近年来,荆州市节能中心严格执行《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规范,通过打造湖北(荆州)园林博览会主展馆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逐步推动荆州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依托石首市超低能耗产业园的建设,围绕建筑外围护结构、建筑门窗、高效新风系统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等关键环节性能指标提升和技术的应用,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工程。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荆州市节能中心主动上门,精准服务,从项目规划、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竣工验收、档案备案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多环节进行前期介入式服务,切实帮企业排忧解难。
作为全省率先推出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居住小区,“丽天湖畔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在市节能中心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运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实现了满满的“绿科技”。该项目不仅获得了二星级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识,还被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心评为“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通过积极引导高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和典型项目,荆州市节能中心使政策指引更加明确、技术宣传更生动,更多的绿色建筑正在荆楚大地上拔地而起。
同样,作为建筑领域节能减碳的重要方式,装配式建筑为实现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荆州理工职业学院项目装配式建筑应用现场,人们看不到轰鸣的搅拌机,也没有成堆的钢筋水泥。这里的施工方式更加高效环保,与传统建筑工地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截至2024年9月底,荆州市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114.76万平方米,完成省建设厅下达目标任务的82%,并对36宗地提出了装配式建设条件,跟踪对接了9个正在设计或在建的装配式项目。
为健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工作机制,荆州市节能中心加强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系统内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形成了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再到施工监管等关键环节的联动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强化部门联动、源头管控和过程监管等措施,确保装配式建筑得到一定效果落实。
加强项目源头管控。荆州市节能中心在工程建设项目土地出让或划拨前便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提出装配式建筑建设条件,通过加强与成交地块的对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在土地成交后,第一时间要求建筑设计企业严格按照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在项目编制规划建设方案时,明确单体装配式建筑。
强化项目过程监管。荆州市节能中心通过加强项目动态监管,开展日常巡查,强化参建各方主体责任,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在首层或首个有代表性的施工段验收环节进行现场核查,定期或不定期对装配式建筑实施情况做核实;项目竣工后,对项目是不是达到装配率要求等进行专项核验,并出具核验意见。
具备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可循环等优势于一体的绿色建材,是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高水平发展的基石。
今年以来,荆州市节能中心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荆州城区及石首市、松滋市、洪湖市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公司进行了质量、安全生产检查,并对有一定的问题的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目前,所有存在问题的企业均已按要求完成整改。
让绿色建材“上云入库”,是加强建筑领域质量监管的有力抓手。荆州市节能中心积极组织绿色建材企业加入绿色建材采信应用与数据监管服务平台,目前已有24家绿色建材企业申报入库(湖北省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同时,还组织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与省散预信息化平台对接,对接率达97.14%。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运输、检验等数据实时采集上传和异常数据监测,荆州市节能中心有效地对原材料状况、生产的全部过程控制、出厂、运输及交货检验全过程进行了动态监管,实现了管理有“据”可循。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荆州在逐绿前行、向绿求兴的道路上始终坚定步伐、勇往直前。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